跳至內容

西方國家的東方聲音

故事

在進行訪談的同時,我們還開發並收集了一系列視覺材料,例如受訪者的肖像和伴隨他們旅程的珍貴物品。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讓觀眾得以一窺每個人的生活。這些故事也突顯了中國移民隨時間的人口變化。

Tong LEE

中餐館廚師 - 已退休
自 1963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Tong 來自香港新界,於 1958 年抵達英國,其中大部分旅程是從海上來的。整個旅程花了他四十多天的時間。在他從香港到馬賽的旅程中,船在東南亞和非洲的許多港口停靠。他的旅程在前往利物浦的長途巴士旅程中結束,唐氏和他的華人旅伴在宗親客家協會(一個世界性的客家組織)安排的住宿地安頓下來。

Tong 曾在中餐館工作,先是廚房打雜,後來成為廚師,直到退休。 由於工作關係,他經常與家人遷居英國各地,曾在利物浦、利茲、莫坎比、彭贊斯和斯勞居住,最後在 1963 年定居巴斯。不幸的是,由於多年的遷徙,他失去了大部分珍貴的個人物品,這些物品承載著他對家的回憶。

Fung Yiu LEE

外賣店老闆 - 已退休
自 1978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Fung Yiu 於 1966 年 8 月從香港抵達英國。她帶著三個孩子從香港前往彼得伯勒與已在中餐館工作一年的丈夫團聚。 她和丈夫的家庭在香港都相當富裕,有幸不用工作。但對她來說,初到英國要謀生是一段艱難的時期。她有時覺得壓力相當大。 1978 年,Fung Yiu 與家人搬到巴斯,並開始成功經營外賣生意,先是在 Oldfield Park 區,後是在 Upper Bristol Road。

Fung Yiu 回憶說,她從香港來的行李中帶了三床棉被,因為這是應付寒冷天氣的必備品。她非常珍惜家中的老照片,並經常回港探親。

  • 馮耀莉與她珍藏的家庭老照片
  • Lee 夫人與丈夫、三個孩子和婆婆。
  • 登機前的全家福。1966
  • 李太太於 1966 年搭乘前往英國的飛機 (BOAC)
  • 「修女,這是你要搭乘去英國的飛機 - 1966」

Yuk Ching CHAN

巴士司機
自 1981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Yuk Ching 於 1981 年隨母親來到英國,與已在中式餐廳工作的父親團聚。當時他快 18 歲,在香港一家大餐廳受訓了三年廚師。幾個月後,他的家人在 Bath 買下一間外賣餐廳,然後在同一年搬到那裡。Yuk Ching 來自一個有 10 個孩子的大家庭。他的母親靠在街上賣糯米粽等當地小吃養大他們。 他母親行李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是兩個中國蒸籠,因為這是謀生的必備品。其中一個至今仍為 Yuk Ching 所使用。

Yuk Ching 於 1997 年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由於宗教信仰,他停止了廚師的工作。2001 年,他成為巴斯第一位華人巴士司機。

  • 陳先生移居英國時買過來的中國傳統蒸鍋。
  • 陳先生的第一場冬天雪,埃克塞特,1981 年
  • 陳先生在香港的家庭照片(小證件大小的照片是他的祖父母和曾祖父母)

廖玉麟

外賣店老闆 - 已退休
自 1984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Yuk Lun 來自香港新界。他在 1966 年 15 歲前移居英國,與他的父親在 Grantham 團聚。 一開始,他在中式餐廳當侍應。當時的工資只有每週 10 英鎊左右,但包括食宿。 Yuk Lun 在小學時學過英語,但初到英國時仍覺得很難說。他喜歡旅遊和攝影。他在 1968 年取得英國駕駛執照,只要時間許可,他就會到英國和歐洲各地旅遊玩樂。

Yuk Lun 於 1977 年結婚,在布里斯托爾經營了五年的外賣餐廳,之後搬到巴斯的 Weston 區開了一家新的外賣餐廳,一直經營到幾年前。他非常珍惜家庭的老照片,並以自己的第一張英國駕照為傲。

  • 劉先生首次回港香港西貢漁村,香港,1971年
  • 劉先生首次返港
  • 1980 年,布里斯托爾,劉先生和劉太太在他們的第一家外賣餐廳。

周美蓉

前巴斯成人社區學習發展主任
自 1990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1984 年,Christina 來到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深造。對她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當時她的母親病得很重,但在她母親的鼓勵下,她最終還是做出了這個決定。

Christina 的家人原本來自中國南部,後來搬到正式稱為英屬馬來亞的地方;她的父母後來決定搬到與華人關係較密切的新加坡。她的家族有相當的移民傳統。1990 年,她與丈夫搬到巴斯,並在 1990 年代初期,也就是網際網路零售蓬勃發展之前不久,開設了自己的二手書店事業。

Christina 非常珍惜她的家庭老照片,尤其是她母親的照片。 她的母親是 Christina 的靈感來源,鼓勵她來到英國,她總是說 - 「不要因為她而停下腳步」。

Wang Nan WANG

物理、電子及電機工程教授
自 1994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王教授於 1984 年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回到台灣任教,並在大學擔任研究工作。 1990 年,他回英國結婚,之後與太太再次回台近五年,之後再搬回英國。 王教授目前在大學領導一個 LED 研發部門,並經常前往亞洲與製造商和大學發展關係和進一步合作。

王教授喜歡烹飪和看電視上的英國美食節目。他還記得,前些年他曾邀請中國學生到他家慶祝中國新年,當時周圍的中國學生還不多。由於從中國來英國留學的學生人數激增,現在要做同樣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 王楠教授在他的實驗室
  • 家庭聚會:火鍋和下午茶,2001 年
  • 1987年,王教授在劍橋大學Sidney Sussex學院博士畢業典禮上。
  • 王教授的父母
  • 與奶奶、父母和兄弟姊妹

Shane XU 和 Jake XU

創意設計業主
自 1999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Shane 和 Jake 是來自中國北京的攣生兄弟。1999 年,17 歲的他們來到巴斯學習,並一直生活在這裡。 在北京的一次教育展上,他們第一次被巴斯的美景所吸引。由於他們的資金僅夠支付第一學期的學費,因此他們努力工作籌集學費。 完成學業後,他們先是在媒體和出版界工作,後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

Shane和Jake總是帶著他們離開中國時親戚送給他們的保佑佛牌作為保護。他們還留著第一次飛往英國的機票,以及母親在他們出國前一晚寫下的字條。

  • Shane Carnell-Xu 和 Jake Xu 在辦公室裡
  • 北京的童年
  • 畢業於巴斯學院

Ling Roper

住宿加早餐店主
自 2000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Ling 於 2000 年移居巴斯。她原籍香港西貢。 她對巴斯的鍾情始於 1990 年代,當時她因工作關係每年都會到英國數次,每次都會去探望住在巴斯的朋友。她很快就愛上了這個城市。當她和丈夫決定移居英國時,她很自然地選擇了巴斯定居。

Ling 所佩戴的玉佩是中國傳統的延續,她把它作為一種提醒和遵循。 她的母親在她和她的兄弟姐妹還小的時候就給了他們每人一塊玉作為保護。當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後,她給每個成員都買了一塊玉。 在中國文化中,玉具有保護和治癒的特性,同時也意味著財富和幸福。Ling 還喜歡喝普洱茶(中國茶的一種)。這兩種傳統不斷提醒著她的傳統。

  • 1983年,香港西貢,Ling在父母單位外的一樓露台上。

Jun ZANG

海岸與離岸工程讀者(副教授
自 2007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臧博士來自中國東北的大連。1995 年,她根據一項獎學金計劃首次來到英國,並在牛津的一家公司從事研究工作。在英國待了一段時間後,臧博士前往新加坡工作了三年,之後於 1999 年返回英國。這一次,她回到曼徹斯特和牛津的大學擔任研究和教學工作,因為她懷念研究工作,並夢想與專業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共事。她最終於 2007 年與家人搬到巴斯,並一直在此生活和工作。

臧博士珍藏著她的家庭照片和多年前在中國買的一個音樂鍵盤,這個鍵盤陪伴她到了新加坡和英國。她的女兒現在也在使用這個鍵盤。

  • 臧博士多年前從中國購買的鍵盤,現在由她的女兒享用。Bath, 2013
  • 臧在大連,在來英國之前,她在那裡學習和工作。大連,中國東北,1994

周美玲 FURSE

2012-2013年巴斯市女市長
自 2009 年起住在巴斯

閱讀故事

Mei-Ling 於 2009 年從台灣搬到 Bath。她在台灣認識了她的丈夫 Andrew Furse,當時他正在台灣工作,幫助台灣人從事鐵路信號工程。 Andrew Furse 也是巴斯自由民主黨議員,自 1994 年起代表 Kingsmead 選區。

美玲在台灣最珍貴的物品是一本雙語聖經。這本聖經是美玲的侄子送給她的,她回憶起這本聖經在過去幫助她渡過難關的時候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 美玲與她珍貴的聖經
  • 美玲在學校
∧